工作动态

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抗疫进行时|走进为我们保驾护航的他们……

作者:图:李天强;文:余梦琦;审核:卢长征    来源:保卫处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4-03 20:15:11    浏览次数:


当疫情的余波涌向我们的城市

带着一片灰暗就遮住了我们的天

就像三月的结尾,四月的眉梢

是没完没了的滴答与潮湿

但总有细碎的光点

穿过云层的缝隙

照亮我们的生活


你可以说他们的岗位并不伟大

你可以说他们的岗位其实很平凡

但他们绝对不平庸

他们绝对不可替代


当疫情来势汹汹

是他们冲在学校第一线

用24小时的严防抵御未知的风险

当疫情缩成一个包围圈

是他们守住最后一道防线

让我们在校园里安全且安心


最平凡,最细微,最可贵

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

走进最真实的

抗疫保安的世界

l 我们这三年

庚子鼠年,新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从国中腹地渗出,迅速席卷全国。一种面对未知的紧张同样充斥在江南大学——而保卫处是我们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。

2020年年初,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。从第一天只能临时戴着棉口罩,到现在充足的物资供给;从第一天尚无人员布置,到现在岗位分工明确;从第一天全人工核查身份,到现在电子信息系统完善;从第一天只有简单的防疫措施,到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……每一个简单的指令背后,是数不尽的会议,是厚厚一叠的文件,是无数次讨论、实践的成果。

这些我们看似“一夜之间”成长起来的事物,这些看似“理所应当”的措施,都是保卫处各个科室的人员分秒必争、通力合作、夜以继日、呕心沥血的结晶。

而今,我们习惯了口罩下的世界,可三年前我们相见时笑的是那样自由;我们习惯了东门“闭环”式的返校,可三年前父母可以陪我们一起收拾宿舍;我们习惯了“双码”的存在,可三年前进入校园只需要一张校园卡……这些巨变对我们来说是悲痛的,可落在安保人员的肩上,悲痛之余,又化作沉甸甸的使命。

l “守好这道门”

在门岗上,面对复杂的人流,潜藏在未知里的风险绝对不容忽视。

常常会有外来车辆“到访”,三年来,他们早已练就一眼识别的能力,提前将车辆指挥靠边,保证后面车辆的正常通行,然后上前耐心解释进校流程,上报领导,解释一遍不行,就解释第二遍,第三遍。这样的工作,他们每天要重复不知道多少遍。对于我们的安保人员来说,早已把他人的情绪置于优先级,“我知道他们也着急,尽量不能耽搁他们的事。”他们用绝对的耐心换取一份理解。

也有许多年龄较大的教职工不能熟练使用校园通,他们就手把手地教,不厌其烦,用绝对的和善换取一份效率。

偶尔也会碰上因生病着急出门,却没有校园码的学生。看着眼前的孩子,他们心里也着急,可是在藏着不可控因素的特殊时期,不按照流程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安全,就无法保证学校的安全。这不是不近人情,不是不懂变通,他们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来限制学生,恰恰是将学生揽在身后,在保护学生。他们用绝对的严格换取一份保障。

他们从太阳忙到月亮,忙到微寒的天气也一身细密的汗。碰上天公不作美时,他们披着一件雨衣,在雨中穿行。雨水打湿帽檐,浸湿口罩,渗入鞋里,全身上下被雨水包围,没有一块干的地方。可他们绝不会因此离岗,下班时,才发觉身上的衣物被硬生生地捂干……正是有他们这三年来的默默奉献、恪尽职守,才有了现在安全和谐的校园。

 l 校园里的安全也交给我们吧!

校内的巡逻,一直也是安保人员工作的重点。疫情期间,更是加强了对违规进入人群的巡查,保证校园里的秩序与安全。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是他们绝不放松的一根弦,但他们用绝对的干劲来消除疲惫。同时保卫处还配备了一辆急救车,当学生身体不舒服时可进行一些紧急的接送任务,疫情紧张时还可填补公共急救车不够用的空缺。

此外,有一个“特别”的号码希望大家牢记:85910110

这是江南大学校园内的报警电话,它“特别有用”,是校园百事通,无论是什么紧急事件都能拨打求助;它“特别快速”,不管在校园哪个角落,安保人员都能在3-5分钟内赶到现场;它“特别真诚”,24小时在线,不分日夜,竭诚为在校师生服务。

l 责任在肩,使命必达——詹兴国

詹兴国是我们安保团队里的项目经理,是团队中的领头羊。

詹经理需要根据管控指示,将每个工作细化,再落实到各个岗位。詹经理不仅是做好上传下达,给员工进行培训,固定解决方案,更是深入到每个岗位中,帮安保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是他,沟通了学校的指示与安保的实践。

为了更及时、更高效地保障校园安全,詹经理选择住在学校,24小时随时待命,365天几乎无休,早上天还没亮就到值班室里,而晚上星星入眠了他还没离开。哪怕在休息时,一个电话就马上到岗。用“舍小家,为大家”这个词形容詹经理,我想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
l 那是我们的“东门老陈”——陈必忠

凌晨三四点钟,在海棠花还未眠时,62岁的陈师傅已经起床了。他准备好一天的饭菜,5:30准时到岗,他比太阳更早到江南大学。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,6:15那笔直而坚定的身影就站在东门口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
这么一站,就是十七年。

如果说疫情是毫无温度的一片荒野,那么陈师傅的笑脸便是荒野中满是人情的花束。哪怕工作量再大,来往通行的人员总能看到口罩下那一张真诚的笑脸,总能收获一个标准的敬礼,总能听到一声声亲切的问候。

陈师傅说,他没有上过学,但他自己学着认字,自己摸索着使用智能机,现在对校园通的使用已经是了如指掌,甚至比一些老师、学生还要熟练,只要一眼就能看出校园码是哪里存在问题,是不是截图,该如何操作。

“在江南大学工作,是我干过最舒心的事,江南大学就是我的家,几乎这里每一位老师、每一位职工的脸我都记得,我都喊得上来,感觉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。他们对我尊重,是我的荣幸,我的工作也要对得起他们的尊重。”他的眼角漾出幸福的褶皱,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。

作为团队里的老大哥,东门岗的成员更是把陈师傅视为主心骨,“老陈在,我们干得也有劲。”

l 我们可以绝对地信任他——于汝洋

于汝洋,是我们东吴保安大队的保安队队长。

他总是提前布置好值班室,尽力为队员们提供些许便利。他不善言辞,说不出对队员的爱,道不来对工作的尽责,但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。当你望向他,你便忘不掉他那布满红血丝的眼睛——你能知道他是疲惫的,但是你感受不到他是疲惫的。也许是坚定、也许是执着、也许是抗击疫情的信念,总有光点闪烁在他眼中,掩盖了神经持续紧绷下的疲惫。

对于冲在一线,首先暴露于风险之中,于队长没有丝毫地犹豫,坚定地答道,“紧跟学校的政策,马上执行,马上落实,保证校园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职责,不会去想什么怕不怕的。”

l 来点幽默,多点风趣——丁杰

当年纪较大的职工不解为什么自己的校园码早上还能用,下午就过期了时,丁师傅没有过多地去解释校园码的审批流程,而是灵活地进行比喻,“这校园码就像一张火车票,你总不能拿着早上的票去坐下午的火车吧?”当职工的校园码没有获得审批时,丁师傅再次巧妙地解释了其中原委,“你就把这当成一张银行卡,银行把你的卡给冻结了,你手机上再怎么操作也没有用啦,你现在得去找领导帮你把卡解冻,就是得先获得上面的审批。”

丁师傅的幽默爽朗为紧张的抗疫工作注入了些许的舒缓轻松,安抚了职工的情绪,也大大提高了沟通交流的效率。

当灰暗成为疫情的主色调,总有跳跃的亮色点亮生机。

l 站在夜色里,替月守护你——浦建翔

当暮色降临,他们成为日光,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,照亮我们的夜。

浦建翔是我们的夜班保安队队长。每天晚上都能见到他或是披着星光,或是带着乌云,或是和着雨水,在各个特勤岗位巡逻。当整个校园进入梦乡,他们抖擞着精神,守护每一分的安全与平静。

此外,疫情防控期间,许多大型活动的场地都是在晚上进行布置,如四六级考试、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、招聘会等大型活动。他们借月光的力量,给我们带来白天的安全与便利。




当我们真的走进他们

感受每个平面背后立体的故事

会发现严格的背后有温情的流动

会发现坚守的背后是安全的保证

会发现每个可爱、可敬、可靠的他们

会发现为我们保驾护航的他们

我们坚持,我们坚守,我们坚信

春光已烂漫

希望在前方